3D打印抗菌配件持久殺毒 (易新材料有限公司 盧君宇)
由理大紡織及服裝學系研究團隊創立的易新材料有限公司(Immune Materials Limited),起步於新冠疫情初期,主攻3D打印抗病毒塑膠產品。今次請來其聯合創辦人盧君宇,講解產品技術原理和創新,以及公司在後疫情時代,如何應對市場變化。
主持:(周)周泳彤 《信報》科技記者
嘉賓:(盧)盧君宇 香港理工大學紡織及服裝學系副教授易新材料有限公司聯合創辦人
周:請簡要介紹殺菌材料的原理,會否因病毒進化而失效?
盧:材料的殺菌原理,跟市面上常見的銀離子相近。陽離子化合物所產生的正電荷,與病毒上的負電荷相吸,可將病毒的細胞外表刺穿,令其失去感染及複製能力,達到殺菌效果。病毒進化主要體現在刺突醣蛋白(Spike Protein)數量及形狀的改變,而非病毒本身結構,所以材料不會失效。
適用於門柄按鈕手機殼
周:市面上不乏同類產品,公司產品有什麼優勢及創新點?生產成本及效率如何?
盧:坊間大多抗菌產品,以較薄的塗層為主,較易因脫落而失效。我們的產品為3D打印整件材料,有一定硬度及厚度,即使遭磨損,或被酒精、漂白水擦拭亦不影響其效能,殺菌力可維持3年。
同時,我們可因應顧客需求定製不同形狀及顏色的產品,包括電梯按鈕、門柄、保護套等。抗菌之餘還能改善原本配件的功能。例如手柄本身過細,不便抓握,可利用我們的產品加粗。
無可否認,3D打印成本較高,但因門柄、電梯按鈕這類產品並無統一標準,3D打印反而適合一些客製化小型訂單。若與需要定期維護的噴塗式產品相比,成本亦屬合理。以現時的效率生產20粒電梯按鈕蓋,約耗時15分鐘。
周:在後疫情時代,大家對抗菌產品的需求逐漸下降,會否擔心?有否什麼應對方式?
盧:對這一問題不會過分擔憂。相較常見的金黃葡萄球菌及大腸桿菌,新冠病毒更難被殺滅,由接觸材料到它被完全殺滅,約耗時20分鐘;日常生活常見的病菌,一旦接觸到材料就會即刻被殺滅,材料也可用於一些高風險環境或高接觸物品上。
除了3D打印這類客製化小型訂單外,我們亦緊跟環保趨勢,開發其他新的量產材料。例如不含PU(聚氨酯)成份的人造皮革,對環境、社會及企業管治(ESG)很重要。皮革融入抗菌材料,且質地柔軟,補足了3D打印產品的缺點。由於價格偏高,希望應用在個人化產品中,例如手機殼、汽車座椅及家具等。
同時,考慮到3D打印產品的成本問題,我們開發可批量生產的殺菌環保膠粒,希望未來可以應用於垃圾桶的生產中。公司目前與廠商合作,生產出一批殺菌垃圾袋,已通過多項測試,並與深水埗民政事務處合作,送給區內居民免費試用,讓其在回收廢物時有多一重保護,改善居民生活環境
交大灣區量產減成本
周:產品是否在港生產?生產過程有否遇到難題?
盧:環保膠粒是在香港生產,除此之外,量產產品都交由大灣區的廠家生產。首先,本港生產成本高是不爭事實。其次,因香港長期沒開展生產工作,這方面的專家及廠商較其他地區少,尋找本地合作廠商有難度。
周:產品使用情況如何?未來有何新研發方向?
盧:3D打印的產品已被部分公立醫院、連鎖酒店品牌及學校採用,量產產品仍在籌備中。我們正跟一些本地設計師商討合作,希望為其產品增加競爭優勢,同時也提升我們的銷量,實現雙贏,未來期待拓展香港以外市場。我們的團隊有意推出抗菌顏料,但現時仍處研發階段。
註: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,與本報立場無關。